从1769年,英国人乔赛亚·韦奇伍德发明了工位,到现如今,工位一直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生产单元,在工位上,员工完成每一天的工作任务与产出。工位作为员工每天花费时间最多的办公场所,同时也是在办公场景中经常被浪费的资源。
我们如何掌握它的使用情况?
本文将结合我们之前总结的行业基本数据进行分享,在此之前,我们先来看看指标定义:
使用率:某一空间,使用时长占总时长的比例;
平均占用率:多个空间使用率的平均值;
占用率:在某一时刻,被占用的空间数占总数的比例;
峰值占用率:所有时刻的占用率的峰值;
激活率:激活的空间数占所有空间的比例。
(*激活:指一个空间在一天里使用率高于10%即表示该空间已激活)
下文将主要围绕平均占用率、峰值占用率、激活率展开。
固定工位激活率
要点总结
平均占用率:40%-50% | ←工位使用并不充分,几乎一半以上的时间空置; |
激活率: 70%-80% | ←但许多员工的工作确实是在办公室内完成; |
值得关注的点 | 一些职能岗的工作大部分时候未必局限于固定工位, 他们的日常可能在开会,也可能在接待客户……许多企业的工位策略还有改进空间。 |
同时,外企的平均占用率相对更低一些,激活率也更低一些,未被充分使用的空间就更多了。
一些建议
假如你的数据处于这个基准或明显低于这个基准,那么我们建议是:进一步细分工位数据,如具体到不同部门或楼层,根据实际数据,找出需要改进策略之处,如配置共享工位,或增加协作空间。
两类工位平均占用率对比
由于共享办公不再绑定具体员工,因此每个工位理论上可以对应多个员工的需求,避免空间的浪费,数据也体现出这一点。
采用共享工位的公司的工位平均占用率为59%,使用时间明显更长,高于固定办公的数据(43%)。
峰值占用率对比
当然,最能体现空闲利用率变化的,还是峰值占用率的数据。固定工位由于绑定单独的员工,常常在极限情况下,也会有一部分空间是没被利用的(峰值占用率平均为67%),而共享工位则改造了这部分空间,用来应对不固定的办公需求,从数据看,峰值占用率可到90%,空间使用更为充分。(与此同时,如何不降低办公体验,是另一个需要考量的策略维度。)
激活率对比
采用共享办公的办公室,整体激活率可以达到88%。而采用固定工位的办公室,激活率为73%,低了15个百分点。
研究工位的使用情况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办公室的具体使用状态,在发现问题后采取相应的措施。
比如:发现固定工位占用率不高的情况下,考虑将一部分工位改造成共享工位。或者规划时做反向考虑,提前考虑到工位可能不够用的情况,当监测到数据始终接近峰值(新冠期间,确实有一些公司出现了工位接近峰值而导致不够用的情况)时,结合灵活办公家具,考虑将一些别的空间类型改造成工位。
诸如此类,结合数据调整策略,既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体验,也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。
※文中数据引自《中国2019年办公场所使用情况基准指南》,DFocus
编辑/吴洁